靜坐常思已過?流行超過百年的最大誤解,揭開靜坐的真正意涵

靜坐常思已過/靜坐常思己過

你是否也聽過這句古話:

「靜坐常思己過,閒談莫論人非。」

這句話出自清朝金纓的《格言聯璧》,原意是提醒人們「少說是非、多反省自己」,在道德修養上確實有其價值。
但隨著時代流轉,這句話卻被許多人誤以為是「靜坐的核心精神」。

🌸 然而,這是一個流傳百年以上的最大誤解。
靜坐從來不是「坐著懺悔」或「反省錯誤」的行為,
它更不是一種「道德懲罰式」的反思練習。

💫 真正的靜坐,並非讓你沉溺於過去的懊悔與反省,
而是幫助你「回到當下」、看清內心的實相、並恢復內在的平靜。

1. 靜坐與回想過去並非等同

許多人會在靜坐時,不自覺地回想過去:
「我是不是哪裡做錯了?」
「昨天那句話不應該那樣說……」
「我為什麼總是重複相同的錯誤?」

🌿 這些想法看似深思熟慮,
但實際上,它讓你遠離了當下的真實狀態

💫 靜坐的核心,是「覺知」,不是「思考」。
當你回顧過去,你的意識仍停留在「頭腦」裡。
而當你靜坐於覺知當下的呼吸與身體時,
你就開始進入「心」的層次。

「靜坐不是去回想,而是去感受。
不是分析,而是觀察。」

過去的事件不需要被壓抑,也不該被過度放大。
你可以選擇在其他時間做反省與整理,
但當你靜坐時——
請讓自己安住於「此時此刻」。

🌸 只有在當下,你才能真正看見自己。

2. 靜坐是一種內觀

靜坐最重要的修練,是「內觀」(Vipassana)。
這個字的意思是——如實地看見。

🌿 在靜坐時,你不需要創造任何特殊體驗,
你只需要單純地觀察自己當下的呼吸、身體感受、念頭與情緒。

💫 當你覺察呼吸時,你會發現:

  • 吸氣時,空氣進入鼻腔的溫度;

  • 呼氣時,胸口的微微起伏;

  • 念頭浮現時,它的速度、形狀與方向。

這些微小的觀察,會讓你慢慢看清——
原來「我」不是那些情緒、念頭或角色,
而是那個在覺察它們的意識

「靜坐,不是讓頭腦安靜,
而是讓你學會看見頭腦的運作。」

🌸 當你越能看見念頭,就越不會被它帶走。
而這正是靜坐帶給人們最深層的自由:
從思想的牢籠中解脫,回到清明的自我。

更詳細關於靜坐冥想,我寫了另外一篇〈靜坐冥想的7大好處:靜坐姿勢從基礎入門到高階的完整教學〉

3. 靜坐的真正目的

💖 許多人誤以為靜坐是逃避現實的方式,
覺得「我只要坐下來、不想事情,就能遠離煩惱」。
但那只是暫時的「頭腦放空」,不是靜坐。

🌿 真正的靜坐,是一種「內在力量的鍛鍊」。

當你在靜坐中學會與念頭共處、與情緒共存,
你會發現——
即使外界再吵、再亂,
你都能在心裡保持一份安靜與清明。

💫 靜坐練的不是逃避,而是「面對」。

  • 面對你的焦慮,而不逃避;

  • 面對你的恐懼,而不壓抑;

  • 面對當下的真實,而不否認。

當你能在靜中看到自己的慣性反應、情緒起伏、內在對抗,
那麼你就開始擁有真正的力量——
掌控自己,而非被頭腦控制。

「靜坐」不是放空,而是充滿覺知的清醒

你不需要逼自己不去想,
也不需要刻意「讓心空白」。
只要觀察一切發生的當下,並保持覺察

「靜坐的目的,不是離開世界,
而是學會在世界裡保持中心。」

透過這份穩定的訓練,
你會發現自己更能應對壓力、更懂得傾聽自己,
也更能帶著愛與平靜與他人相處。


靜坐不再是宗教專利,而是現代人的救贖

過去,靜坐被認為是僧侶、修行者的專屬修練。
但今天,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、醫師、教育者
都將靜坐應用於生活輔導、壓力管理與心理治療中。

🌸 你不需要信仰佛教,也不需要到山裡閉關。
靜坐的精神在於「讓你學會回到自己」,
讓你在每天的生活中都能保持內在的平衡。

💫 不論你是上班族、父母、學生、創業者——
靜坐都能幫助你:

  • 放下焦慮與緊繃;

  • 提升專注與創造力;

  • 面對人生起伏時,更柔軟、更穩定。

「靜坐,不是宗教,而是生活的藝術。」

沁靈結語

當你真正理解靜坐的意義,
你會發現它不是「常思己過」的懺悔式修行,
而是一場從外界喧囂回到內在寧靜的旅程。

💖 靜坐讓你學會——

  • 不再被過去牽引;

  • 不再被未來焦慮;

  • 而是在每一個呼吸之間,活出真實與自在。

🌿 無論你身在何處,只要願意安靜三分鐘、五分鐘,
閉上眼,觀察呼吸,
那份寧靜就會開始流動。

願你在靜中覺醒,在動中清明;
願你不再只是「思己過」,
而是能在每一次靜坐裡,
找回最真實、最柔軟、最明亮的自己。 ✨

延伸閱讀

嗨,我是沁靈,有關身心靈成長轉化的問題,都歡迎來找我進一步學習

如何運用正確的道路與方法,快速的幫助自己轉化成長!

Mentor

作者介紹

劉沁靈老師

極緻心靈美學創辦人 - 劉沁靈

  • 極緻心靈美學創辦人
  • 情緒煉金術創辦人暨訓練師
  • 國際神聖房間主要帶領人
  • 合一知見國際顧問有限公司 特聘講師
  • 國際印度合一大學高階訓練師
  • 國際知見心理學核定引導師
  • 美國POV知見心理學畢業生
  • 國際知見心理學POV 30引導師
教學經驗
0
工作坊
0 +場
學員
0 +位
分享至Faceboo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