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前言
在忙碌的生活裡,我們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外界的壓力與他人的期待上,
卻很少停下腳步,去問自己一句:「我現在真的好嗎?」
事實上,在每個人內心深處,都有一個「內在小孩」。
他可能一直渴望被看見、被理解、被擁抱。
而這個未被滿足的部分,
會悄悄影響我們的情緒反應、人際關係與生活選擇。
療癒內在小孩,
不只是撫平童年的傷口,更是學習與自己重新建立連結的過程。
當你願意傾聽內心那個孩子的需求,
你會發現,生命開始變得柔軟、平靜而豐盈。
為什麼要療癒內在小孩?
內在小孩的需求,其實從未消失。
它只是被「大人世界」的責任與理性掩蓋起來。
我們越是忽略內在小孩,
它就會透過情緒、焦慮或不安的方式提醒我們:
「你忘了我。」
當內在小孩被忽略太久,
人就容易出現以下的狀況:
在關係中反覆受傷、覺得自己不被重視
對自己缺乏信任與自信
壓抑情緒,害怕表達真實的想法
容易被外界情緒牽動、過度敏感
反之,當我們願意關注並療癒內在小孩時,
那份被壓抑的能量就會被釋放,
讓你重新感受到愛、勇氣與自由。
療癒內在小孩的3個步驟
第一步:認識自己的內在小孩
這一步,是重新與自己連線的起點。
「內在小孩」是我們內在自我的一部分,
它承載著我們童年時期所有被壓抑的情緒與未被滿足的需求。
想要療癒,首先要「看見」。
你可以從這些問題開始覺察自己:
小時候的我,最渴望的是什麼?
我是否經常覺得「不夠好」?
哪些情境,會讓我莫名焦慮或退縮?
有時候,答案並不會立刻出現。
但當你願意誠實地面對內在的聲音,
那個小孩就會慢慢走出來。
你可以透過冥想、回憶、書寫、甚至畫畫,
去重新看見那個自己——
那個被壓抑、卻依然渴望被擁抱的小孩。
這是療癒的第一步,也是最關鍵的一步。
第二步:建立與內在小孩的關係
當你開始意識到內在小孩的存在後,
就要學會與他「對話」。
這並不是心理學的理論練習,
而是一場溫柔的相遇。
你可以在安靜的時候,閉上眼,
想像自己坐在那個孩子的面前,
輕輕地對他說:
「我看見你了,謝謝你一直這麼努力。」
「我知道你曾經受傷,但我現在在這裡。」
這樣的對話,能讓你重新建立內在安全感。
此外,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觀察自己的情緒反應。
當你感到生氣、悲傷、焦慮時,
別急著批評自己,而是停下來問:
「這是我的內在小孩在說話嗎?」
「他現在是不是害怕了?」
你會發現,很多情緒的源頭,
其實都來自那個小孩曾被誤會或忽視的時刻。
建立關係的關鍵是「理解」而非「控制」。
你越是接納內在小孩的不完美,
他就越能放下防衛、重新信任你。
第三步:擁抱內在小孩的需求
當你開始聆聽內在小孩的聲音,
就要學會「回應」他的需求。
擁抱內在小孩,不只是情緒上的安慰,
更是一種行動上的照顧。
以下幾個練習,可以幫助你更具體地照顧內在小孩:
💬 練習對自己說溫柔的話
每天對自己說一句話,例如:「我已經做得很好了。」
這句話看似簡單,卻能逐漸修復你內心的信任感。
🪶 給自己時間放鬆
當你感到壓力或疲憊時,不要再逼自己。
允許自己休息,允許自己「什麼都不做」。
這是對內在小孩最真實的溫柔。
🖋️ 寫日記或創作
透過文字或藝術,表達你的感受。
這是一種與內在小孩溝通的方式,
讓他知道:「你的情緒,我都聽見了。」
💗 擁抱情緒,而不是壓抑
當你想哭,就讓眼淚流;
當你生氣,就讓能量釋放;
每一份情緒都在告訴你——「我還在這裡。」
當你願意擁抱自己的情緒,你也在擁抱你的內在小孩。
療癒內在小孩的關鍵:持續的自我照顧
療癒不是一個目的,而是一段持續的旅程。
內在小孩的需求會隨著你的生活階段不斷變化,
有時需要愛、有時需要界線、有時只是想被聽見。
重要的不是「一次療癒完成」,
而是讓「理解自己」成為生活的一部分。
當你願意持續照顧自己、允許情緒流動、給予自己空間時,
你會發現那個小孩不再哭泣。
他開始笑了,也開始相信——
你真的會陪他走下去。
沁靈結語
療癒內在小孩需要時間與耐心,
但這是通往幸福與平靜的必經之路。
透過這三個步驟——
認識自己 → 建立關係 → 擁抱需求,
你不只是療癒過去的自己,
更是在重新學習「愛自己」的能力。
當你願意擁抱內在小孩,
你的生活將會更自在、更有愛,也更完整。
如果你長久積壓了很多的情緒和壓力,那麼相對而言,要探索內在小孩是比較困難的,香媞就會建議你先學習我準備的免費直播課程〈壓力排毒術〉,會讓你更有效地進行內再探索!
讓我們一起好好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,享受更美好的人生吧!
延伸閱讀
- 【完整介紹】揭開內在小孩面紗:釋放自我療癒能力、發掘潛能、創造豐盈生命